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去談跨領域整合的趣談(上)

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


我們似乎經常用這句話來嘲諷以井觀天的人. 然後說這是愛因斯坦說的.


不過他確實寫過這段關於狗的話, 寫在"愛因斯坦的智慧"這本書裡面, 以下是原文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tudent ac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and a lively feeling for values. He must acquire a vivid sense of the beautiful and of the morally good. Otherwise he----with his specialized knowledge----more closely resembles a well-trained dog than a harmoniously developed person.


在西方哲學裡頭, 談的是全人教育. 世界最早討論教育的文獻提出者是卡爾.威特(1800年)


當時的哲學家認為 我們需要培養兒童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最終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現代的人類, 因著時間有限 資源有限 實施分工教育


我們教學生凡事要節省時間 追求速與效 所以發展出一個分工的趨勢 而且全球皆然


然後我們的學校量產許多具有不同專業的所謂人才 這只適用於大量工業化生產的邏輯


我們將商品標準化 也將人格標準化


我們有物理系 化工系 電機系 生物系 歷史系 圖資系 中文系 英文系 農藝系 畜產系 .......族繁不及備載


然後告訴大多數的學生 未來的世界需要跨領域整合 你們不能只學一種


如果你時間效率好 請你至少學兩種 如果你很強 你可以學三種 然後再把他們整合起來


阿?! 為什麼要整合?分這麼細,到底是哪個豬頭的主意? (一定不是愛因斯坦 這我可以確定)


25.png 


他說 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甚麼是美麗 還有道德正確  學生需要了解關於價值的美好


(這並不是說狗不是一隻美麗的狗 也不是說狗不道德)  


但是 仍然有少數的科系需要了解的遠多於該科系本身 而是特性使然


一個是歷史系 因為 他分不出來 歷史就是所有事情盤根錯節的全部紀錄


一個是環境科學 因為盤古開天以來 演化到現在 人類對於自然的認識 始終止於複雜


引用濕地工程與科學(Ben A. Lepage, 2013)裡的某段


「我們雖然有大量不同層面的濕地文獻, 但大部分文獻偏向於技術性或是針對特定讀者...


其結果就是, 傳統的學科界限造成不同的溼地設計方式, 且學科間仍非常分化, 隔離,這反過來阻礙了計畫的進步.」


觀察(Observation)


公館大學有一門課 我從來沒看過一門概論的課 


一學期只收30個學生 一年只開一次 上這個課的老師 只有一位


這位老師植物可以從聖經講到林奈  物理可以從法拉第講到文學


這門課完全沒有數學公式 沒有物理推導 沒有化學結構


那到底是要教甚麼? 要學甚麼?


14.png  


他說 他想教同學們如何能觀察大自然的美麗 然後可以變成文學的美麗


大自然給了所有動物一雙眼睛 但是只給了人類心靈 Only~


我們能觀察並不是因為我們有眼睛 


可以感覺到光線 感光細胞可以將光線轉成生理電訊號傳至大腦 


形成我們所生存的3D立體空間環境


這件事情狗也做得到 蒼蠅也可以


但是 我們能觀察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能詮釋 也能感受 


所以我們能看到3度空間 那為什麼同學們要整天黏著2D螢幕? 


(唉...現在正在黏著2D螢幕打字中......)


23.p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